微信联系我们


QQ联系我们

 

非遗扶贫助力竹溪县生漆产业发展

日期:2020-05-07 16:06 来源:文化月刊杂志


    漆树作为最古老的经济树种之一,经过7000万年的环境变迁,保存至今,弥足珍贵。生漆在我国历史上被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加以储备和利用。在当代,伴随着食品、生物、医药、化工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漆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其应用和研究方兴未艾。
 
中国是世界漆艺的发祥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表明在8000年前,中国先民就开始以漆髹物,漆艺的发展可以说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全程。生漆被赋予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品格。漆器凝聚了自然力量和人文精神,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记录着人与自然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是中国五大名漆产地之一,以大木漆闻名全国。当地生漆曾出口日、韩等多个国家。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地生漆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走向衰落。为了振兴竹溪县生漆产业,用非遗扶贫带动当地脱贫攻坚,竹溪县县委、县政府与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北京市对口支援办、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开展了系列生漆产业非遗扶贫工作。记者采访了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竹溪县县委、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竹溪县生漆产业非遗扶贫的背景与进程,以及我国生漆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竹溪县南水北调工程
 
竹溪县探索精准扶贫的经济生态路
 
 
竹溪县位于秦巴山区的中心地带,具有良好的生长漆树的地域环境,是我国五大生漆原产地之一。竹溪特有漆树品种大毛叶漆树,在全国漆树品评选中排名第三,此外竹溪还有大红袍、高八尺等漆树品种。20世纪七八十年代,竹溪县在漆树种植和贸易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竹溪县县委书记余世明告诉记者,竹溪县的生漆产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十分辉煌,被评为“国家生漆生产优质县”“中国生漆之乡”,同时也是出口名县,出口量最高达到一年100吨。后来生漆掺假的现象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竹溪生漆的声誉,许多出口的生漆被退货。随着生漆滞销,漆林面积锐减,竹溪生漆产业一度衰落。
 
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生漆产业,余世明多方探索,寻找发展契机。2018年,竹溪县委召开县委常委会,确定将生漆作为竹溪主导产业来抓。2018年4月25日,亚洲第一个以生漆为主题的博物馆——竹溪生漆博物馆建成开放,引起了各方关注。竹溪县隶属的十堰市是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为了保证水质,当地关停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不发展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也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国务院曾出台文件,让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受惠省市积极与工程所在地区对口支援,这也是竹溪县和北京相关机构、高校展开合作帮扶的原因之一。
 
余世明认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是解决50到70岁人口的贫困问题,年轻人可以外出务工,高龄人口则很难离开当地。漆艺产业属于轻体力劳动,又有高文化附加值,可以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其中。他介绍道:“秦巴山区是我国比较贫困的地带,目前国家开展精准扶贫,要走生态经济路线。竹溪县生漆有传统的发展基础,漆器制作技艺又属于我国非遗项目,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竹溪县可以把传统的生漆产业复兴起来,同时利用生漆产品的手工加工发展手工业,农民在家里就能制作工艺品,靠自己的双手来致富。通过非遗扶贫来帮助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竹溪县当下追求的目标。”
▲竹溪县贫困人口
 
 
2
 
非遗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原文化部于2017年启动了非遗观察点的工作,该项目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32个非遗观察点,对有非遗概念以来非遗保护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将好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一些瓶颈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去打破。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西城非遗中心”)经过原北京市文化局推荐,成为全国非遗观察点之一。西城非遗中心主任杨飞认为,这次全国范围内的非遗调研学术价值很高,十分有意义。北京市西城区被评为非遗观察点后,杨飞就在思考如何找到一个深度立体的课题,把非遗工作的课题成果在全国进行推广,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非遗扶贫。杨飞谈道:“一些非遗进入保护名录往往是由于在传承方面受到了制约。很多人关注、喜爱非遗,但没有太多人把非遗当作自己的生计和事业。通过非遗扶贫,能够解决传承人的问题。一些贫困地区的青年人可以通过非遗扶贫提高文化素养,获得谋生的技能。非遗扶贫还可以解决原材料的问题和产业精细化分工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非遗宣传平台。另外,从非遗评选的标准来讲,需要该技艺传承百年以上,而百年前的传统技艺受工业化影响很小;还需要三代活态传承,且在一定行业和地域内有影响力。从这三个特性来看,非遗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化发展的产业属性。因此,发展非遗扶贫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18年,西城非遗中心找到了合适的研究项目,即生漆与漆艺。日本以及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很重视漆器,而中华民族是全世界第一个征服漆树并使用生漆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民族。中国生漆产业和传统漆艺的复兴,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人们对生漆有很多的误解。杨飞告诉记者:“有很多误区限制了中国漆艺的发展。第一,说油漆是舶来词汇,实际上油漆是本土词汇。第二,认为漆都是有毒的,然而有毒的是工业油漆,天然大漆本身无毒,不但可以制作餐具,而且《本草纲目》中记载,天然大漆可以入药。故宫最初建造时使用的都是天然大漆,在现代进行修复时才使用了工业漆。第三,认为人接触生漆会过敏,实际上古代中医记载,生漆可以起到排湿的作用,所谓的过敏往往是一种人体的排湿反应。在日语和英语中,工业漆和天然大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汇,中文共用‘漆’字,也是引起诸多混淆和误解的原因。”另外,原材料供应不足也制约了生漆产业的发展。有一句俗语叫“百里千刀一斤漆”,即走一百里路,在漆树上割一千刀,才能得到一斤漆,可想而知原材料的珍贵程度。由此,出于复兴中国生漆产业、消除国人对生漆的种种误解、提高国内生漆产量等目的,西城非遗中心和北京市对口支援办对接之后,联系到竹溪县,开展了后续的工作。
 
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于1980年由国家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事业单位,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唯一专业从事漆树与生漆资源开发与创新应用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院所。谈到参与竹溪县生漆产业非遗扶贫项目的背景,研究所副所长王尚林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漆树产业作为山区不可或缺的产业,应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漆树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真正做到让乡村更美、环境更好、村民更富。”
▲漆树
 
3
 
 
非遗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漆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秦巴山区,也就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涵盖了全国21个省份,500多个县,其中心分布区在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龙山、乌蒙山和邛崃山一带。全国生漆产区主要在陕西、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等地。中国是漆树的主产国,周边的亚洲国家,包括缅甸、柬埔寨、越南、老挝、泰国、日本、韩国、朝鲜也有少量分布。“生漆作为一种材料,无论从发展绿色化学的角度,还是从生漆与人类源远流长的关系考虑,都将延伸到遥远的未来,而且会比今天更重要。”这段话是《世界工艺美术史》一书中对生漆的高度评价。王尚林介绍道,漆树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具有区域资源和文化传承的优势。目前国家强调精准产业扶贫,生漆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漆树又能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符合国家提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因此要把漆树种植和生漆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
 
生漆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杨飞向记者介绍了生漆产业的五个主要发展方向。第一,作为我国特种林产品,生漆一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历来盛销国外市场,而我国很多地方出产的生漆在国际市场属于经济价值高、质量最好的一种,一直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出口能力仅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且生漆价格也在不断上涨;第二,作为传统非遗技艺,漆器艺术品文化附加值高,深受国际市场青睐;第三,作为“无污染、零甲醛”天然涂料,生漆在规模化种植、降低采集成本的前提下必将广泛应用于家居、建材、文物修缮等领域;第四,生漆在航海、航空、军事领域的价值正在被不断开发、应用;第五,作为被我国传统医典提及的中药材,生漆食、药用价值突出,漆籽油作为纯天然、非转基因食用油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0%—70%,与橄榄油持平。“在云南怒江地区,漆籽油压榨是一项非遗技艺,而在大多数地区的生漆产业中,漆籽只是废料,如果用于压榨,平均一亩漆树林可产出约一吨漆籽油。”杨飞补充道。
 
 
4
 
多方合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2018年初,西城非遗中心、北京市对口支援办召开竹溪生漆产业扶贫座谈会,介绍了生漆产业的应用前景,明确了扶贫的路径。2018年7月31日,北京与竹溪非遗精准扶贫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竹溪县举行,标志着竹溪县生漆产业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北京方面通过对口帮扶,积极推动科技示范林建设,达到保水质、促民生的作用。同时调动北京的非遗资源,进行人才输送和技术培训,引进非遗传承人教授贫困人口制作漆艺产品,让当地贫困群众掌握致富的技术。2018年11月14日,竹溪县与研究所签订共同发展生漆产业协议。研究所提供了很多漆树的种植方式,防病虫害方式,漆树树种、漆酚含量等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也为科技示范林进行前沿应用的开发,积极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使生漆行业更加科学规范。
 
协议中明确了要在竹溪建立两个优质漆树高产示范基地,其中一个已经由当地合作社建成,第一批优良漆树树苗也已经栽种。北京对口支援办、西城非遗中心、研究所则负责合作建立另一个一千亩的优质漆树高产示范基地,拟定在2019年春节期间开始栽种。另外,研究所还建立了鄂西生漆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竹溪提供标准化、科学化的质检服务。
 
作为非遗扶贫项目,如何推动生漆产业发展十分关键。竹溪县联合一些院校老师和非遗工艺大师,开办工作室、合作社,引导农民参与手工工艺制作,派合作社人员到北京高校听课学习,还携带当地的漆器工艺品参加了北京的文创比赛。王尚林表示:“竹溪发展漆艺非遗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利用当地的木材和劳动力,制作和生活贴近的工艺品。我们有一个口号是‘生活化应用,科学化提升’。比如制作漆木餐具、工艺品、小型家居等,技术含量不高,髹饰工艺不复杂,但很容易实现经济价值。政府提供政策、平台和财政扶持,但还要有企业参与。2019年,竹溪要通过企业建立基地,还要把精制生漆做起来,体现漆器工艺品的产业附加值。”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隶属于北京市委宣传部的为数不多的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也积极与了竹溪县非遗扶贫项目合作。公募的关注点为“饮水思源,保竹溪一片蓝天”“种一棵树,让孩子远离白血病”“非遗精准扶贫,让中国漆艺得以传承”三项。拟定开展两项公募:“50元捐一棵树”,竹溪当地合作公司可为捐赠者提供一天的免费住宿,让捐赠者来到竹溪亲眼看到自己捐赠的带有独立编号的漆树;“为贫困人口捐一课时”,一课时为70元,捐赠者可以来到竹溪作为陪读,参与受助人接受漆艺培训的过程。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尹森谈到:“基金会参与扶贫攻坚工作是一次创新举措,能起到募集资金和宣传的双重效果。扶贫工作一般是政府和企业参与,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基金会参与扶贫工作能起到平台整合的作用。基金会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组织和个人都能参与进来,能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在平台上系统地运作。”
 
竹溪县和多所高校、机构展开合作,也从当地的市场主体招商引资,让企业参与到建设中来,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有手工业、家具厂、技术培训陆续进入,还和多家企业进行洽谈,进行文创开发、生漆技术研究,以及生漆产品的销售平台搭建。一些非遗工艺大师也在当地认领漆树树林,保障日常制作材料的供应。对于2019年的工作计划,余世明介绍道:“2019年竹溪县漆树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吸收更多市场主体加入。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延伸,竹溪县从前只是种树卖漆,现在还要进行精制加工,开发文创和旅游商品,将其投放到更广阔的市场中去。此外,竹溪县还将搭建生漆技术研发平台,通过提高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漆产量。”


 

 

友情链接

竹溪新闻网   |   中国科普网   |   竹溪人民政府网   |  


新闻资讯  |  基地展示  |  科普视频  |  科普教育  |  漆产品  |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0-2021 ZXDMQ. 竹溪大木漆 版权所有

地址:竹溪县泉溪镇双桥铺村 联系电话:廖思平 18772835099   张晓莲15098075588

微信联系我们

QQ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