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联系我们


QQ联系我们

 

竹溪缘,漆树源

日期:2020-05-07 17:53 来源:学文


    2019年1月,我随福建莲福美术馆到竹溪县群鑫林牧生态家庭农场参观漆树林,生漆,漆器及漆文化衍生品。
 
早就听闻竹溪的漆色泽好、光度强。1976年,全国生漆会议在竹溪召开时授予竹溪的美誉“中国生漆之乡”。
 
以前对“百里千刀一斤漆”,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解。这次来到竹溪群鑫生态林牧家庭农场实地看漆树林,看到他们割漆用的工具,看到刚割下来的生漆,才知道采漆人的艰辛:“世上有三苦,烧炭、割漆、卖豆腐”。
 
割漆要防漆咬;要起早;要爬树。割漆是一种又苦又累的传统手工技术活,现在很难看到割漆人了。
 
竹溪县群鑫生态林牧家庭农场主张晓莲家世代都是以漆为生,以漆结缘。她深知这一行的辛苦。
 
今天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野生漆树可以割了,所以张晓莲他们在政府的号召下大力种植漆树。他们用农场的猪牛羊粪便来给漆树下肥料,形成绿色产业链。
 
割漆人的故事悲怆;漆树也是凤凰涅槃的“苦人儿”……“百里千刀一斤漆”,一棵漆树在有生的20年中至少要遭受1000多刀,每个漆口最多流出2两漆。
 
据说,到了漆树产漆期,你不去割它,漆树会像哺乳期的母亲因为没有哺乳乳房胀痛,胀奶而死;漆树割多了,它也会衰亡而死。
 
漆树用它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文化,“漆”出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是“漆”出来的。
漆最早是作为粘合剂与防腐剂用的。但历史就是这样:中华文化延绵不绝,古老文明硕果仅存,就是靠漆粘合;靠漆防腐。
谁也没想到,经过7000万年的环境变迁,保存至今漆树,作为古代中国战略物资,与今天的石油同等重要的大漆,今天成了中国当代漆画艺术的精灵。


 

 

友情链接

竹溪新闻网   |   中国科普网   |   竹溪人民政府网   |  


新闻资讯  |  基地展示  |  科普视频  |  科普教育  |  漆产品  |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0-2021 ZXDMQ. 竹溪大木漆 版权所有

地址:竹溪县泉溪镇双桥铺村 联系电话:廖思平 18772835099   张晓莲15098075588

微信联系我们

QQ联系我们